西校区
主持人:梅傲雪
掌旗手:彭天源
升旗手:程羽佳 周淼
护旗手:柏玉 耿紫怡
班级:20艺术10班
国旗下讲话:盛杰老师
主题:奋斗成就梦想
奋斗成就梦想
同学们、老师们,早上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奋斗”。
今年夏天,因为某个四字明星的考编事件,让“小镇做题家”这个称呼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小镇做题家”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最早就诞生于网络,大意是指那些出身于农村或者小城镇的学生,埋头苦读,通过各种考试实现了人生的发展,却因为缺乏一定的视野和社会资源,即使靠多年努力,也很难弥补原生家庭和出身带来的差距。而“小镇”,则成了普通家庭或者寒门的代名词。
一开始,“小镇做题家”的称号只是个别网友用来自嘲的。但不知什么时候,这个词就变成了一些人对寒门子弟的挖苦和嘲讽,说他们只会考试做题、思维僵化、情商低、不懂变通等等。
其实,“小镇做题家”并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从他们的身上,能看到每一个寒窗苦读者共同的姿态和经历——每一个奋斗不息的学子背后,都是昼夜不息的逆风奔跑。必须承认,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拥有丰富的资源。但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出生于“小镇”没有什么不光彩,中国有无数个“小镇”;通过“做题”来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同样无可厚非。真正令人不齿的,反而是那些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用一句轻飘飘的“小镇做题家”来抹杀别人多年的努力,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精神贵族们。往小了说,这是一种“指责型人格”;往大了说,则有制造争议、激化矛盾的嫌疑。
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靠努力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人成为被嘲讽的对象,不正常更不应该。如果有人拿“小镇做题家”来给一个群体贴标签,犯的就是只看表象、不看本质的错误。因为它背后隐藏的逻辑就是:当面临人生的一切不顺心、不如意,都可以归咎于所谓的“阶层”和“出身”,刻意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后天努力的可能性。这实际上折射出一些人的“摆烂”思想和消极态度,不仅自己无所作为,还要对别人的努力上进品头论足,进行“标签式嘲讽”。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苦过来”的,无数人的经历都在反复验证着,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才能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去帮助更多人。自古英雄多磨难,纨绔子弟少伟男。被一些人瞧不起的“小镇做题家”,恰恰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在现有资源条件的约束下,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并拼尽全力攀登突围,展现出来的恰恰是“奋斗”二字。出身不能选择,但想去的远方可以自己选择。有多少大师巨匠、科技巨擎不也是来自乡村城镇,是“小镇做题家”出身吗?这种不肯向命运屈服、不愿向寒苦低头的精神,难道不值得鼓励吗?
任何时候,奋斗者都应该被善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每一个通过刻苦学习改变人生命运的“小镇做题家”都不应该被嘲讽,每一个凭借顽强奋斗拥抱美好未来的“小镇做题家”都值得被尊重。无论是“小镇做题家”还是“农村错题集”,都不应该是贬义词,而应成为茁壮成长、拼搏进取的代名词。少年负壮志,奋烈自有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或许你并不是出生于小镇,或许你的家庭并非寒门,但大家都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小镇做题家”,都应该做好新时代的“考题”,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同学们,出身并非结局,奋斗才是主题。希望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认清现实,接纳自己,在时代的滚滚洪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通过不停的奔跑、不懈的奋斗,实现民族的复兴、人生的逆袭!谢谢大家!
东校区:
主持人:祝雪莲
掌旗手:张天琪
护旗手:顾浩宸 王鹏瑞
升旗手:蒿桃桃 王成星
班级:21服务2
国旗下讲话:韩雨
主题: 调节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调控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有人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人的情绪摸不着,却看得到,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经常会被情绪左右,例如面部表情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语言、动作,都是情绪的外在表现。总的来说,情绪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但就本身而言,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只是我们内在感受的反映,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如果情绪失控,过度的放大和过分的压抑就会对身心和生活造成危害。
例如,对有的同学来说,平常的一件小事都能引起情绪爆发,特别是当负面情绪产生时,就任由它牵制自己的思想并伴随着不理智的言语或冲动的行为。长此以往,从小了说,会使个人心情不愉快、生活不开心,感觉人人都在和自己作对,事事都不顺心;往大了说则会使人际关系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因一时冲动造成更大的伤害。
另外,还有些同学对负面情绪感到害怕、恐惧,担心如果自己释放了情绪,就可能产生很坏的后果。例如,同学小周认为如果她对别人生气就表示她不喜欢对方这个人,或者认为表达生气就意味着不尊重或者没有爱心。所以当父母对她生气责备时,她可能会放大父母的情绪,全盘否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甚至同学跟她生气闹别扭,她也会认为彼此的友谊走到了尽头。因此,当有负面情绪产生时,她就极力地压抑着自己,尽量不表现出来。
同学们要知道,我们很难选择性地去忽略、隐藏一些情绪,很难做到完全不生气或者完全不难过。实际上,没有表现出情绪,并不代表没有情绪,原本被压制、隐藏的情绪仍会间接地影响着自己或人际关系。
的确,积极的情绪能够使人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并且有益于身心健康。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划分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我们要培养积极的情绪,合理调节负面情绪,既不能过度放大,也不能过分压抑,要用恰当的方法去释放情绪,让生活多一些开心和快乐。
那该怎样调节情绪呢?下面的方法,你不妨试一试:
1.愉悦自己,努力增加积极情绪。
具体方法有三个:一是多交朋友,在群体交往中获得快乐;二是多树立小目标。小目标容易实现,每一次实现能带来愉悦的满足感;三是学会辩证思考,一分为二地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从容地面对困难和烦恼。
2.开口常笑
微笑是温暖的化身。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不是因为高兴才笑,而是因为笑才高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中可以多尝试用笑容面对每一天。
帮助别人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既可以给他人带来方便,也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心境坦然,从而具有较好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4.合理发泄
如果你遇到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可以通过运动、美食、看小说、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找朋友、同学、家长、老师来谈心、倾诉,以此宣泄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当然也可以大哭一场。同时需要提醒大家,发泄情绪的途径是多样的,千万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网络和游戏,以此作为逃避的借口。
5.转移
当需求受阻或者遇到挫折时,可以用满足另一种需要来补偿。例如,这一门课没考好,可争取在另一门课上取得好的成绩,也可以通过分散注意力,改变环境来转移情绪的指向。
6.放松
心情不佳时,可以通过循序渐进、自上而下放松全身,或者通过自我催眠、冥想等方法使自己进入放松的状态,然后面带微笑,想象曾经经历过的愉快情境,从而调节不良情绪。
同学们,以上呢,只是我的一些简单建议,你也可以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调节情绪的好办法,然后和身边的同学分享、交流。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