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公民教育德目、践行公民教育活动
南京市玄武中等专业学校 樊玉敏
摘 要:
在倡导“生本教育”的今天,如何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成为“就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终身学习有能力的,受社会欢迎的人”,是目前职校德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如何科学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公民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本校的做法,浅谈在公民教育方面的做法。
关键词:公民教育、学科渗透、德目、三自网络、公民教育实践活动
正文: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提出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倡导“生本教育”的今天,“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成为“就业有本领、升学有基础、终身学习有能力的,受社会欢迎的公民”,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当探求科学合理利用在校时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公民教育。笔者结合本校在“公民教育”方面的做法浅谈公民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一)统一思想,全员育人。学校应明确“育人德人先”的办学理念,倡导“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要求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发挥育人功效。力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公民教育”内容渗透至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之中。
(二)依托课改,加强研讨。学校充分借助职教课改这一契机,就“如何改变目前德育低效的现状,提升学生的素质”这一问题鼓励教师多思考,认真学习并积极参与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切实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实践研究”等课题。
(三)准确理解,精心设计。教师是教学各环节的主导者,“公民教育”内容的渗透程度取决于教师对该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教师可以从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的发掘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公民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接受教育。如在德育科目教学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充分体现“平等、民主”的意识;在教学情境设计方面创设一个德育目标任务等等。
二、结合校情、学情,系统科学规划公民教育主题,确定公民教育德目
斯宾塞曾说道:“良好的社会最终还是要靠它的公民的品质,早年训练又是其他一切更易于改变公民的品质”。学校应当科学、充分用好教育平台,有效对学生公民教育展开系统训练和引导。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将公民教育内容、途径方法以组织实施相关德目的方式推进。
(一)确定公民教育德目的依据:
1、《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04年教育部颁布)明确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公德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公民,进而成为报效祖国、积极进取、诚实守信、敬业乐群,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3、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4、职业学校学生知、情、意、行情况;学校校训、校风、学风。
(二)公民教育德目内容
1、学校开设的班会课、班会早课,以及每天下午放学前要求班主任召开的夕会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学校应重点开展“五、五、五”工程,即围绕“五大主题”,分“五个学期”有重点地开展各“五个德目”的公民教育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时间 主题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第五学期 |
德 目 | |||||
个人 | 自尊自重 | 自信尚美 | 明智明礼 | 敬业创业 | 创新创优 |
家庭 | 尊老爱幼 | 孝敬孝顺 | 勤俭节约 | 自立自强 | 凝聚和谐 |
学校 | 知校爱校 | 遵规守纪 | 团结友善 | 勤学善用 | 尊重关怀 |
社会 | 遵纪守法 | 诚实守信 | 权利义务 | 合作环保 | 公平正义 |
国家 | 知国爱国 | 勇敢正直 | 信心忠诚 | 奉献责任 | 和平强国 |
2、学校每周的国旗下讲话、主题校会、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等教育契机同样十分重要。在实施“五五五”工程的同时,精心设计和开展主题不一的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如下:
月份 | 主 题 | 月份 | 主 题 |
2月 | 结合新学期要求(个人品德) | 8月 | 结合社会实践(创业创新创优) |
3月 | 关注两会(权利义务观) | 9月 | 结合新学期(遵纪守法) |
4月 | 结合成人节(成人预备期) | 10月 | 结合国庆节(爱国主义) |
5月 | 结合实习准备(职业生涯指导) | 11月 | 结合文艺科体活动节、运动会等活动(集体主义) |
6月 | 结合实习(职业道德) | 12月 | 结合新年(时代精神) |
7月 | 结合假期(社会公德、家庭美德) | 元月 | 结合春节(传统美德) |
三、建立学生“三自网络” (自我服务、自我实践、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 “成熟的和真正的公民意识,是把为社会服务看作一个人最主要的美德”。哈钦斯说道:“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可见,构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实践、自我教育”这一“三自网络”在公民意识培养过程中十分必要。学校教育应当倡导学生“立足校园,服务社会”,在学校练好本领,为走上社会成为优秀人才夯实基础。
(一)建立“校园实践服务周制度”。 制度规定:在校所有班级、学生每一期参加为期一周的校园实践服务活动。值周班级集值勤管理、劳动、服务、文明示范于一体。实践班同学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工作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实践班同学劳动属公益性校内社会实践;实践班级同学被分为常规检查、礼仪接待、环境保护、餐厅服务、宿舍管理共五大组,对在校所有班级和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包括升旗仪式、两操、劳动态度、宿舍纪律、穿戴、课间和午间纪律、行为习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检查;在参与值周班工作中热情主动为全校师生和外来参观访问人员服务,向全校及外单位展示自己的精神风貌和规范的行为礼仪,在学生中增强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学做人、学做事、学协作、学审美、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等品质。
(二)指导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干部参与校园常规管理。学生会的同学在以学生工作处为主的相关部分的指导下,一方面对值周班同学的各方面工作(出勤到位、工作态度、执行情况等方面)做出相应评价;另一方面结合所学专业,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充分利用学校给他们提供的平台,展示他们的才华与能力。如艺术类专业学生会承担所有学生活动会场的设计、制作、布置工作;信息类专业学校会承担相关活动的内容发布、宣传课件的制作、影像等资料的整理等。
四、积极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行动研究
莎士比亚说道:“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基层劳动者,是否具有公民意识,是否能合理合法使用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是否具备正确的公民观将会对人民群体的整体素质产生重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作为一名公民的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开展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可以引导学生从“知校爱校”做起到“知国爱国”,从关注校园,做校园的主人着手到关注社会国家,关心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及制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知法用法、学会维权、学会关爱、学会协作、学会竞争,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等,树立是非观、大局观,培植科学精神、团队精神,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公民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学校应将其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融为一体,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受社会欢迎优秀公民。教育家爱甘必大说道:“我们应当把一切改革先放下,我们只有一项任务,就是教育人民,普及知识,倡导科学。这一天到来之时,便是我们振国兴邦之日。
2008年5月
